顺势为|信息技术能否给学校课堂教学带来实质性

5月5日,以“信息技术推动基础教育教与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为主题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展示活动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能否给学校课堂教学带来实质性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谈到信息化技术,大家立马会想到3D打印、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这些高大上的词,新科技的发展给社会的确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不过对于中小学任课教师来说,快速掌握信息化手段,并实现与学科深度融合并非易事。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除去教学还得开展教研活动,同时还得应付各种检查和会议,因此教师静下心来学习信息技术的可能性比较小;

等教师还未完全掌握信息技术的核心要点,新一轮技术可能已更新换代,大多数教师只是肤浅地赶着去适应,缺乏时间去实践和应用;

信息技术于学科融合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师的观念未更新,可能会认为无法很好的应用技术必将影响知识的传授。

因地域差异,各中小学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备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想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师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也无法做到深度融合。

那么信息技术能否给课堂教学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做法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尽管因客观条件的存在,许多教师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不过理念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引发教师更多的思考。未能改变技术层面,先改变理念也未尝不可